2022年新高考Ⅰ卷高考作文范文:欲創新 必根基
二人對弈間,觀眾對合乎棋理的下法,心安理得習以為!臼;對有悖常規的下法,捶足頓胸扼腕嘆息——俗手;對精妙高超的下法,晗首稱贊嘆為觀止——妙手。殊不知,根深方能葉茂,本固才可枝牢,絕倫的妙手應以牢固的本手為基礎,扎實的本手更不是知識的簡單記憶,而是對規律的掌握與融通,否則難免出現俗手,功虧一簣。
“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,九層之臺,起于壘土”老子從“大生于小”的觀點出發,闡述了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,體現了量變到質變的道理。難道不是嗎?東晉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兒子王獻之,從小跟父習字,因其聰穎敏慧,進步神速,一年半載后,王羲之的評價是有點像,并隨即揮毫按了一點,沮喪的王獻之仔細一揣摩,才發現相距甚遠,菩提樹下恍然頓悟,始戒驕戒躁,日日夜夜苦練一筆一劃,終流芳百世。假若王獻之自以為是,好高騖遠,摒棄根基,信手涂鴉,那歷史上也許就不會有“二王”的美譽吧?
由此我又更遠的想到意大利馳名中外的畫家達·芬奇,小時候學畫畫,好長的一段時間,導師總是把雞蛋擺放在他的眼前,讓他畫,起初也是煩躁不安,彷徨躊躇,導師耐心勸誡說:“你從不同的角度看,雞蛋形狀也有所不同”,達·芬奇虛心地聆聽教誨,一遍遍,反反復復地練習,終成一代名師。設想達·芬奇若沒有靜下心來,耐得住寂寞,不厭其煩,苦練基本功,定不會成為聞名遐邇的藝術家!
“問渠那得清如許,為有源頭活水來”觀棋、觀畫、觀水應該蘊含著同樣的哲理,即只有不斷補充新知識,不斷學習才能達到一種新的境界。如果根基筑牢了,就固步自封,做井底之蛙,或一味躺平,斷然不足可取。誠如以上兩個例子,設若王獻之死記硬背其父親的字帖,即便一模一樣,最多只算繼承。難能可貴的是王獻之不拘泥于此,不墨守成規,而是兼百家之長,集諸體之美,形成“丹穴凰舞,清泉龍躍”的獨特風格,還創造了氣勢宏偉的“一筆書”,在夯實的基礎上,融會貫通,突破創新!同理,達·芬奇學識淵博,不僅擅長繪畫、雕刻、建筑,還通曉數學、生物、物理等學科,正如此,才有了《蒙娜麗莎》、《最后晚餐》等不朽的杰作,對后世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!
有道是:“前波未平后波生,芳林新芽催就枝”。守正而后創新,才是有本之源,才是正道,唯如此,本手盡可巋然屹立,妙手方可紛沓而至,俗手當可銷聲匿跡。新時代的“美麗鄉村建設”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等前無古人,后無來者的妙手,正吹響嘹亮的集結號,譜寫一曲曲不忘初心,踔厲奮發的篇章,為復興的中華民族再添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!
【作者介紹】蘇水琛,福建省廈門市城東中學一名普通的語文教師。在語文這一方小天地,因喜歡,故執著;因熱愛,故無悔。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,因為我對這天地愛得深沉。
文章評論
共有 0位用戶發表了評論 查看完整內容